文章来源:http://web.cndesign.com/article/detail_345.html 「中国设计网」

整理,一個似乎和設計關係不大的行為,與設計師的創新精神相比,總給人較為消極的印象。而且很多設計師也認為,整理純粹是體力勞動的事情,設計則是與之相反需依靠腦力完成的創意工作。

事實絕非如此,通過整理,我們能找到事物的本質,發現全新的觀點,看到一些深藏於表面的事物。通過整理,我們視野裡問題會變得越來越清晰,並且獲得許多積極的發現。

回到現實工作中來,交互設計從來都不是從零開始的,只有在認清使用者最終目的,應用根本任務的基礎上,才能找到問題的關鍵點,切中要害進行方案的設計創新。

以前我也對整理有些不屑,但在看完佐藤可士和的《超級整理術》後回過頭看自己做過的專案,發現“整理”和“設計”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路是一致的,理清雜亂線索 →找到問題源頭→提出切實方案。當設計方案切中問題根本,就能讓利益相關者滿意,有效地推進方案的實現。所以在這裡,結合一些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整理術的觀點(阿年在北京給我們講品牌設計時也談到過類似觀點)。整理術分以下三個步驟:

 掌握狀況

 導入觀點

 設定課題

掌握狀況(溝通需求)

整理資訊時不要急於去表現資訊

提出假說以便正確理解資訊

這是整理的第一步。產品經理帶著一大堆需求找到我們提供解決這些需求的設計方案,他們經常會把自己準備好的方案或是紙面原型告訴交互設計師,讓我們按著這個思路做下去;設計師也經常在需求溝通階段,忍不住用經驗方案去描述問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無論是產品經理還是交互設計師,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坐下來整理對方的思緒,將概念性的想法落實到看得見的文字資訊上來,即思緒資訊化過程。任何方案都不適合在這個階段去交流,因為還有大量的資訊沒有處理。我們想傳達給使用者的資訊堆積如山,樣樣都想實現,但在移動互聯網設備上,使用者不可能如我們所願,理解並接受所有內容,所以必須整理所有的問題,以便接下來排列問題優先順序,找出問題本質。

以手機資訊應用為例(圖1),如果需求溝通階段產品經理一上來就提出了他概念中的原型並展開討論,這種先入為主的概念勢必會影響雙方把視線聚焦到導航方式上,忽略對問題本質的深究,到底使用者使用資訊這個應用是做什麼?應用的核心任務、核心內容是什麼?

081800.jpg

在將思緒資訊化時,還要善於提出假說去確認產品經理的真實想法。這是為了提高溝通精確度,以免交互設計師在資訊表達時誤解了對方的真實意圖。在大概理解對方的想法後,將想法轉化為語言,反問對方“你的意思是這樣嗎?”如果假設錯誤,此時再給予反駁的內容改變整理方向,嘗試其他假說。通過這樣不斷地反復,產品經理的真實想法就會越來越清晰,雙方對產品的理解就能高度一致。

導入觀點(尋找發力點)

排列資訊的優先順序

提出圍繞問題本質的觀點

在掌握了所有資訊後,就要開始排定資訊的優先順序,理清資訊之間的因果關係。在掌握現狀的階段,各種資訊呈現混亂不清的堆積狀態,設計師需要將這些資訊調換位置,設定優先順序,捨棄冗餘資訊,找出資訊的內在關係,整理成具有整合性的資訊。這個階段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因為導入觀點是為了找出問題的本質,如果觀點沒有觸及到核心,那麼方案就勢必會有破綻。

還以資訊應用為例(圖2),方案A為傳統資訊應用首頁設計,如果我們新提出的觀點僅是更直接地顯示資訊內容,方便使用者在各信箱之間的切換,那麼方案B是滿足條件的。但實際上這還不是資訊應用中使用者最關心的事情。我們導入的這個觀點沒有切中問題的要害,所以基於此觀點的方案也沒有解決用戶的核心問題,雖然在使用性上較之於方案A已經有所改善。那麼如何導入最準確的觀點呢?這不是靠文字能立刻學會的,需在實際專案中不斷訓練對資訊優先順序排序,積累足夠的經驗,才能準確找出問題的本質。這裡佐藤可士和給出了三條建議:從產品之外客觀檢視、捨棄自以為是、轉換觀點,從各角度觀察。

8181.jpg

圖2. 兩類資訊應用方案

設定課題(設計方案)

在導入觀點的過程對資訊進行準確的優先順序排序,找出了問題的核心,就能確定前進的方向,開始設計實際的方案以解決問題。其實能夠認清前進的方向,項目就完成了一半。

還以資訊應用為例(圖3),使用者最關心的是資訊交流,所以內容很重要,並且資訊條目的分類應該是以連絡人為中心去組織,因為這符合資訊的自然屬性(資訊交流 是有上下文關係的)。Android和iPhone在資訊應用上都是從這個觀點出發去設計,不過,我認為還可以更進一步考慮,在Android資訊對話頁 中,使用者不僅僅關心資訊內容,對資訊的後續操作也同樣重要,因為資訊呈現是為了更好地交流。現有方案中只有回復編輯方塊,但針對某條資訊的操作還需要長按列 表項,所以可在最近的那條資訊底部增加快速鍵(轉發、呼叫、刪除等),並保證頁面內始終有一條資訊項有快捷操作鍵。

8182.jpg

總結

我們不屑於整理,創意將不屑於我們。設計從整理開始,它能開啟創意靈感之門,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本質,認清前進的方向,選擇一條合適的道路走向目的地。如果你還沒開始整理,就從你辦公桌開始吧,整理一下,你會有新的發現!

設計從整理開始,也僅僅只是開始!

 

附錄:佐藤可士和整理術圖例

8183.jpg

1.為了找出問題本質,首先要替顧客問診。如□○△般列出取得的資訊(b→c)假使資訊僅存在客戶腦裡,為了將原本看不見的事物視覺化,就必須從前一個步驟,也就是將思緒資訊化開始(a→b)

2.相互對調各類資訊,捨棄多餘資訊排除含糊曖昧的部分捨棄無謂的小□○△和重複的內容(d)。接著再倒入觀點,理清資訊的因果關係(d→e)。如此一來就能認清問題本質△。

3.將找出的問題本質△設定為課題,到處解決方法(f→g)。如果本質是正面的,就琢磨使之發亮、重新組合,強調原本任其埋沒的優勢;如果本質是負面的,則進行反向思考,將負面扭轉為正面,找出魅力所在。

8184.jpg

 

--------------------------------------------------------------------------------------------------------------------------------------------------------------

知識小編咕噥咕噥

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前,小編也覺得「整理」和「設計」是八竿子構不著邊的兩件事,

一個是天馬行空的創意發揮,一個是條理分明的理性思考,

卻沒想到設計的最終目的--使用者的方便,其實歸總於有系統的問題「整理」。

透過現況分析、觀點導入,進一步條列執行點,假設問題、推翻問題、回答問題,

「客戶往往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麽」,在按部就班的整理過程中,客戶的需求也逐漸浮出檯面,

相對的,在假設->解決的同時,許許多多新的「點子」也能因此產生。

其實不光是設計,「整理」的概念也能應用於日常生活問題的處理,

條列出目前現況、列舉問題,提出正反面原因及改變方法,

當手邊的「困難」一一列出時,不難發現許多狀況的產生往往來自「同一個」問題,

充分瞭解事實後,便能開始著手解決「一個問題」,連帶解決其他的零碎狀況。

 

「整理」也時常令我們意外地發現過去存在但現已遺忘的事物,

好比抽屜的某個角落裡一張泛黃褪色的郵票、夾在小說裡,上課時偷傳的小紙條......

記憶總是最容易觸發人的靈感和想像,而這兩點也正是玩創意維生的設計人最需要的「營養」,

所以嚕,「設計從整理開始」,開始設計前不妨先整理一下自己的想法,

而透過「觀念的整理」,我彷佛也重新發現這個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知識之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