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如何擠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
工作上、生活上常聽人說:可不可以再給我一點時間?
或者自己也常暗自問上天:為什麼不能給我多一點時間?
時間,沒有人給得了你,只能自力救濟!
過去聽過「儲存時間」的概念,經過適當分配,
多出來的時間就像被儲存下來,能提供我們做額外的運用。
然而同樣關於時間管理的觀點,今天在早會中聽到另一種有趣的論點,
「三年一年理論」。分析如下:
一年總共約有52周,若以一般上班族周休二日的模式計算,
52*2=104(天)
加上每年額外的例假日約12天(我們公司通常都提早放假~)
104+12=116(休假日)
由此可見,每一年我們至少「休息」了116天,
恐怖的三年過後:116*3=348天(不含晚上),
幾乎等於一年(365天)!!!
將每年悠悠哉哉「放鬆」的日子換算成數字,結果竟然這麼可怕!
如果可以將那些無所事事的日子「儲存」下來,
每三年就能比別人多出將近一年的時間可以利用,
如此一來,再也不需要問:「老闆!能不能再給我一點時間?」
所有工作也都能做完做好,甚至綽綽有餘呢!
以此發想,每當我們規劃時間時,若都想成「我把時間變多了」,
不但可以減少「時間不夠用」的緊張以及慌張情緒,也能提醒自己提前完成該做的事情。
那些「多出來」的時間,更因為被有效地運用,
換取了更多的薪資與報酬,甚至提升了自己的社會地位與競爭力,何樂不為?
雖然「理論」上相當樂觀且容易,但是真要奉行不悖,對多數人來說(包括我自己= =),卻是困難無比。
再者,「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尤其現代人「肝苦指數」普遍偏高,拚命工作,
最後犧牲了健康。所以適時放鬆也很重要,否則缺乏「本錢」,時間還沒存到,醫藥費倒是不少!
「時間數位化」雖然殘酷,卻也能直接地激勵人心。仔細想想,自己是否付出了相對的努力?
所過的每一天是在「利用」時間,抑或是「浪費」時間,操之在己!
我「想」努力,還是我「要」努力?
凡事由小而大,若能從最基本的處事原則開始要求自己,轉換心念,
每天所感到的不再是光陰的流逝,而是更多更多可以利用的新價值!